您现在的位置: 喀什甘肃商会 >> 甘肃概况 >> 正文

藏传佛教文化

 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藏区后与藏族原有的笨教长期斗争、互相融合后形成的具有藏区特征的佛教。藏传佛教不仅深刻地影响整个青藏高原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迪庆地区还被纳西族、普米族所信仰并对他们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公元7世纪,以拉萨为核心区域的被藏史称为“大蕃”的藏族政权管辖的范围得到急剧膨胀。公元680年左右,吐蕃政权在迪庆境内金沙江上架起著名的“吐蕃”铁桥,并在境内腊普一带设“神州都督”,派“伦”一级的官员驻防。这一时期对吐蕃政权而言在滇西北做到“收乌蛮于治下,白蛮贡赋”。

  公元815年,吐蕃赞普赤热巴巾继位,该王大力崇奉佛教,并在藏区推行“七户养一僧制”。该期间,专职僧侣也在迪庆出现。

  这一时期流传于迪庆的佛教即后来称为宁玛派(俗称红教)的教派。按佛教史的说法又称其为旧密法或佛教传人的前弘期。这个教派是前代赞普赤德松赞派人从尼泊尔地区迎请进藏的印度佛教大师莲花生到藏区传教后形成的密宗派别。至今境内德钦县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下的雨崩寺及表示当年莲花生修行过并留下圣迹的“班玛竹颇”洞,都供奉着莲花生像。

  当地老百姓及僧侣都坚信,卡格博(即梅里雪山主峰)神是一个敢说敢做,行善也为恶的神,直到莲花生大师传教到迪庆后才皈依佛门专行善缘。从藏文化的发展轨迹看,这种说法极符合藏区历史发展线索。佛教传人之先,藏区盛行苯教并奉为国教。佛教指责苯教祭把时需大量血供牺牲不利畜牧发展,人们供奉卡格博神时也有大杀生灵祭祖之俗,因而佛教徒就可以指责该神有嗜血涂炭生灵之好。

  祭祖不伤生灵,对畜牧发展是有利的。佛教传人后人们祭祖并朝拜梅里雪山但不必杀牲以祭,并将此说成卡格博皈依佛门后行善并更受当地群众尊崇。从这种角度推衍佛教传播并占住脚的根源也还是成立的。

  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兴苯灭佛,藏族历史上又出现了重新支持苯教兴盛,杀戮并迫害佛教徒的国王。佛教徒中有些人携带经典来到康区避难,于是佛教在藏区的传播中心偏移到青藏高原东南缘。

  公元10世纪后期,佛教又开始在全藏区传播。这一时期最流行的做法是僧侣们四出宣传说某地掘出灭佛期间藏于地下或山洞中的旧经卷——亦即“伏藏”。这是佛教僧侣认为有必要证明自己接受并弘扬的是前期高僧的真传的最佳方式。这一时期被佛教史称为后弘期发端。

  据迪庆中甸县五境乡老人讲述:很早以前,有西藏来的高僧携带经券来到五境山中,认为这里最适合藏匿经书就将大批经典藏在该乡一条大山沟里。过了很多年后,有个牧童放猪到了深山中,由猪拱出了大量经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发掘伏藏的传说。而出现这类传说的地方,至今宁玛派僧侣和信该教的群众较多。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久的派别。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宁玛派僧人以标榜伏藏即宣扬自己的古老承传为特征。实际上,今之宁玛派并不完全相当于吐蓄时期的佛教,而是11世纪后形成的教派之一。他们以继承莲花生传人的教法标榜,但继承旧密法较多也是事实。

  藏传佛教发端于公元8世纪,到9世纪中叶,朗达玛赞普灭佛兴苯,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走入一个低谷。10世纪后期又开始在藏区复兴。11世纪中叶开始,藏传佛教各教派开始出现,到15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后期可称教派林立,择其要而述之,则有宁玛派、萨迎派、噶举派、格鲁派等大派。
商会动态  |  商会简介  |  入会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建议  |  会员企业  |  陇商风采  |  招商引资
版权所有   © 喀什甘肃商会  
电话:0998-2522533     邮政编码:844000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金洋芋大厦  技术支持:翻几番软件 云计算:喀什云 管理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