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喀什甘肃商会 >> 陇商风采 >> 正文

陇商 中国财富的一个新符号

多年来,徽商、晋商名甲天下,当一部部著作尽显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和传奇,当散落于全国各地巍巍的会馆和残存的牌碣令后世子孙瞻仰历史曾经的荣耀时,西部边陲走出的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另一商人群体——陇商,也在逐步走出历史的尘封,迈向时代的前沿。

陇商——一个地缘性的商人群体背后,驰骋着一群商业骑士,他们的血液里奔腾着商业的力量。勤劳淳朴、慷慨大气、不怕苦、坚韧而包容的他们,凭借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甘肃精神,正在逐渐走向商潮搏击的前台。

陇商,一个不该被遗忘的群体

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使得当时的河西走廊富庶一方,久负“天下富庶无出陇右”的盛名。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积极提倡发展新疆地区的商业贸易,内地与新疆的贸易通过官方、民间多重渠道全面展开。

古代的商业无一例外的与路联系在一起。甘肃的道路交通可分为两种:一是旧有的河西走廊商路。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自汉唐起就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并由此以“丝绸之路”而称于世。在清代,作为通往新疆地区最主要的道路,可谓甘肃经济的大动脉。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上有着一些历史久远颇负盛名的城镇,如武威、张掖、酒泉、安西、敦煌等。第二种道路交通是清代不断加以建设的驿路。甘肃河流较少,地貌以山脉、沙漠、荒原、戈壁为主,使得交通主要经由陆路进行。政府修建驿路本是出于调运物资、传递公文、军事联络的目的,但道路的通畅无形中也为民间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镇西厅乡土志》中这样描述:“置邮而传命,王政所先,设驿以通报,治体兼备。审道里之适均,辨水草之攸宜,此不第以公家之政治攸关,即商贾贩竖,藉以沾利益者,良非浅鲜。”

《新疆志稿·商务志》中说:“其东自嘉峪关趋哈密为一路,秦陇湘鄂豫蜀商人多出焉,其东北自归绥趋蒙古为一路,燕晋商人多出焉。”陇商占据天时地利,凭借当时的区位优势一领风骚。

据史料记载,如今的甘肃临潭县,就是唐番古道的要冲地段,史称“进藏门户”,从明代以来,回、汉、藏等民族组成的甘肃商人就开始穿行于内地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后期,一大批优秀的陇上儿女如潘石屹、韩祥文、刘建民、阎占斌、李振民等在商界逐步崛起。他们凭借甘肃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诚实守信、包容创新、执着坚韧、团结奋进,以及“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眼观四海,耳听五洲,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甘肃经济发展,也为中华的商业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陇商,一个新兴的商业群体,伴随着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甘肃籍商人以及他们在其行业中的举足轻重,轮廓渐渐清晰。

陇商的兴起

长期以来,甘肃人“小富即安”的观念,加上不爱四处奔波,使得在各地商帮异军突起时,陇商——这一有着昔日辉煌的商业群体慢慢归于沉寂。改革开放后期,一大批优秀的陇商沐浴改革的春风,征战南北,弄潮商海,涌现出大量颇有建树的商界代表。

按照他们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将陇商分为三种类型:本土起家并发展壮大、省外发展、在甘肃完成原始积累进而走向全国。

作为本土起家并发展壮大的这一部分陇商,甘肃时代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振民颇具代表性。他经营的时代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直接投资控股多家下属企业:甘肃时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甘肃时代商务公司、时代丽锦物业管理公司、甘肃时代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等附属产业,形成了以房地产经营开发为龙头、多种经营齐头并进的集团化战略发展布局。

在省外起家并发展壮大的诸如潘石屹、阎占斌、李金昌等人,他们作为陇商的优秀代表,扎根异地他乡,并成为当地部分行业的领军人物。北京发展起来的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响亮之声,被誉为“西北新势力”的代表;新疆大湾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昌在新疆拥有七个子公司上千名员工的跨省区经营民营企业集团,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多次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还有一部分是在甘肃掘到第一桶金,在完成资金积累之后进而走出甘肃,在全国各地获得发展,如海南乾金达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献来,刘建民、王金生等人。他们在甘肃起家,在资金以及经验获得一定储备之后,放眼全国市场,辗转海南、广东、上海等地,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陇商大出击

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陇商。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全国各地商机涌动,陇商便在这样的商潮涌动里,纵横捭阖,攻城掠地,全面出击。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海南,还是白雪皑皑的漠北,都有甘肃商人深深的足迹;无论是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还是繁华熙攘的黄浦江畔,都有甘肃商人匆匆的身影。与浙商的撒网式出击相比,陇商总体上看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集中在宁夏、陕西、新疆、西藏、重庆等地,“就近而商”也成为陇商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当然,特定地域会对当地人的性格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不可否认,丝绸之路酝酿并沿袭下来的的浓厚的商业氛围也使这些在自家门口搞经营的生意人驾轻就熟,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宁夏、西藏等地陇商轻易地占据了半壁江山。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陇商就参与了宁夏地区的“丝绸之路”等经济活动。如今,新陇商遍布宁夏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宁夏的甘肃籍人士就有10万人之多,创办企业数百家,主要涉及冶金、煤炭、建材、贸易等行业。

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浪涛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民营经济,大批的商海弄潮儿在此时涌现,甘肃许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开始被卷入这一场洪流当中,陇商开始走出甘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谋求发展,一些异地甘肃商人自发成立的商会、联谊会顺势而生。

2006年7月1日广东省甘肃商会成立,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在广东成立的商会组织。2007年4月14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等省上的领导同志在广州市松园宾馆,亲切接见了广东省甘肃商会的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同志肯定了广东省甘肃商会的发展,并对商会寄予希望,他说,广东省甘肃商会在为家乡的招商引资、推介宣传、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等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商会是联系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桥梁,希望广东省甘肃商会在为企业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更多成效。希望从黄土高坡走出来的陇原儿女们心系家乡,努力回报家乡,使甘肃彻底告别过去的贫困,共同走向富裕和繁荣。

陇商靠什么崛起?

作为商潮搏击中逐渐涌现出的一个群体,陇商努力寻找并确立着自己在商帮文化中的位置和坐标。从“甘肃商人”到“陇商”,一个具体的群体形象正在慢慢被重新定义。

有人说,浙商是“民商”,大大小小的商人都是布衣百姓出身,为了谋生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凭借一技之长,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与这些背井离乡讨生活者稍有不同,现在崛起的陇商中许多杰出的代表选择经商,谋生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个人价值的追求。他们中间不乏高学历者,有的还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各路商界奇才云聚的地区,运用自己学识和对当前经济局势的高瞻远瞩,或在大型国有企业掌舵,或进军领航高科技产业,或在文化领域颇有建树。如果把浙商称之为“草根经济”,陇商就有点类似“精英经济”的味道。

作为新兴的一个商人群体,许多国内知名的甘肃籍商人在商界已初露锋芒,但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凝练成一个具体的群体形象,还需要我们重新从地域、文化等方面来探讨:陇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各路诸侯竞相角逐的市场经济阵营中,陇商靠什么来崛起?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形成与演变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生态脆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陇上儿女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

一种精神状态的存在,是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一种均衡。甘肃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理风貌孕育了特有的人文品格。从历史传统看,甘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模式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地理风貌看,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

历史使甘肃人天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甘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这就是质朴、勤俭、宽厚、忍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甘肃人又树立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即拼搏、发展、创新。陇商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断然不能跳出这个整体的性格之外,相反的,这些性格在陇商身上被发扬的淋漓尽致。

“陇中苦,甲天下”。甘肃精神的核心是“苦”字,在会宁、庄浪、定西、民勤等地,“苦”成为人们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在严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甘肃人,尤其是甘肃商人,在与天斗、与地斗的求生路上,历练出勤劳、坚韧的性格。在商界打拼中,陇商身上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勤劳与“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令同行叹为观止,也正是这种不轻言放弃、迎难而上的优异品质,让他们在商海搏击当中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成就了一代陇商的商业传奇。

“朴实”也是甘肃人人品格当中的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在重商气氛浓厚、道德涣散大环境下,有人质疑:老实的陇商,是否适应这场无硝烟的商战?在诸多的猜疑中,陇商们依旧一如既往的坚持,因为在在这群热情、豪爽、仗义的陇商们看来,朴实或者说老实,就是“诚信”的代名词,所谓“仁中取义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人心为质”的商业道德是他们内心永恒的坚守。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晋商“守信不欺”,浙商“信义为先”,豫商“敦厚质朴”,湘商“亦贾亦儒”,荆楚商“精而不奸”成为商帮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每一个商群赖以生长的源泉。而陇商,无需太多标榜,与生俱来的不欺不诈、以诚待人足以囊括所有关于诚信的诠释。这一品质也获得许多外地客商对陇商的尊重,成为陇商在生意场上最好的一张名片。

但是,老实的陇商却绝非无原则的退让,在他们的内心当中,有一股“让你三尺又何妨”的大度,西北汉子特有的义气使原本分利必争的商场角逐让这群人演绎的大气磅礴,似乎不是在逐利,而是在追求一种艺术。碰上不信之徒,缜密的部署和运筹帷幄之中的谋略立马会让对方傻眼,明眼之下的低调却是为了给商场中的朋友一个台阶下,这是甘肃商人特有的经商艺术。

对于多民族汇合之下的甘肃,包容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品行。在甘肃,几十个民族在一起和谐相处,多民族下的不同文化之间互相补给,求同存异,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陇商身上,也体现出博大的包容。许多外地客商来到甘肃,很短时间内就能迅速融入,与当地商贾一起交流,并成为莫逆之交。同时,从甘肃走出的陇商在外地也往往能很快融入,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肯定当地文化和习俗,并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普遍的价值支撑,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欢迎。

此外,浓郁的“同乡情结”也使出门在外的陇商们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凭借乡音乡情找到同乡们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援。在全国各地,伴随着陇商数目的增多和一些有实力的陇商的崛起,许多异地甘肃商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了,操着乡音的陇商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扶持,并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与甘肃各级政府以及本地的商贾遥相呼应,一起探讨,共同发掘商机。2006年12月1日,广东省甘肃商会与白银市签下了首份经济合作协议,并随后筹办多场投资项目推介会,在甘肃与其他省份之间搭起了一座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在追求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许多陇商“义利兼顾”,不忘桑梓。不仅在自己发展的省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慈善事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还努力回报家乡父老,为甘肃的发展尽心尽力。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身在外地的陇商慷慨解囊,以商会和联谊会为单位,为陇南灾区捐资捐物,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也得到甘肃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好评。

        

商会动态  |  商会简介  |  入会指南  |  联系我们   |  留言建议  |  会员企业  |  陇商风采  |  招商引资
版权所有   © 喀什甘肃商会  
电话:0998-2522533     邮政编码:844000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金洋芋大厦  技术支持:翻几番软件 云计算:喀什云 管理员入口